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璃语职美人”(ID:crystal_words),作者:王胜男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01
2020年,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。
当新冠型病毒肆虐全国时候,我们才明白:除了生死,其他都是小事。
与此同时,见过了那么多的生死离别后,也开始重新反思自己:
假如躺在病床的是我(我是说假如),当医生通知病危的时候,我会有哪些遗憾?当重获新生的时候,我又会做些什么?
是更好地陪伴家人?还是去完成长久以来想去做的事情?或是发愤图强,努力工作(学习)?
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是幸运的,我们并没有感染、也没有病危,而是健康地“宅家”里,在最近一段时间,你又做了些什么呢?
比如,在最近一段时间,我亲眼见证了很多人摇身一变成了“大厨”,可我,却亲手打碎了自己想成为一名烘焙师的梦想(这是我之前一直心心念念想去做的事情)......
我期待着自己成为烘焙小达人或者成为厨艺高手,做出好看又美味的甜点或者营养又健康的食物。
幻想着女儿仰着头,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脸对我说:“妈妈,太好吃了,你真厉害。”
我幻想着做一名贤妻良母,让先生对我刮目相看一番,重新培养一下他对我的爱慕之情。
然而:
我废掉了一口锅;
女儿只想吃西红柿鸡蛋面;
先生说,你还是去写文章吧,不要把烤箱也干废了......
我终于认命了,我真的没有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爱烘焙,也并不擅长厨艺。
例如,我和面的时候,当面粘在手上的那种粘腻感真的是令人不太舒服(甚至有点恶心),包括揉面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我觉得又累又无聊……
只有当从烤箱里取出成品的那瞬间确实是蛮开心的(虽然有点焦了)——从总体上来说,这样的一个过程真的不令人愉悦。
这就像是有些事情光凭脑补是想不出结果的,只有你真实体验过了,才能清楚自己是否喜欢。
02
我在咨询中遇到很多来访者,在我看来,他们并不是真的对职业方向迷茫,而是一想到要付出行动就又开始纠结了。
他们总是不断地怀疑,不清楚自己做了以后是否喜欢,或者担忧做了以后是否真的对自己最合适,等等。
来访者小静(化名)就是这样子的人。
小静,女,26岁,某211大学会计专业毕业。
22岁大学毕业后,她听从家人的安排进入银行,从柜员做起,两年后转做客户经理。
正式咨询时,视频的那一端,小静穿着高领毛衣,看起来很乖巧。
她的眼睛很大,因为整个人过于消瘦,映衬着两颊的颧骨很高,额头和下巴上隐约的有一些痘痘——看的出来,她的工作让她感觉很疲惫。
小静说:“我现在的工作中,加班和应酬是常态,我很少能在八点钟之前回到家......现在头发也掉的厉害,我感觉自己快秃顶了......”
说着,小静还把头发撩起来,给我看了看她的发际线。
通过系统的排查与分析,小静对自己的本专业会计是有倾向性的,性格特质方面匹配度也较高,这是最稳妥的转型路径。
但是这样一个时间段的小静,开始出现了一丝阻抗和纠结的情绪。
原来,小静刚刚毕业的时候考了初级会计证,但是小静觉得,自己毕业后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,总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胜任;同时又担心,如果自己去做的话,万一自己不是真正的喜欢,到头来白努力一场…..
你看这就像是一个死循环:
有些事情,只有去做了才能知道是否喜欢、是否适合;
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、是否适合,因此不敢去做;
越是不去做,就越是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、是否适合…..
03
从情感维度来说,类似小静这样的担忧我也能理解的。
毕竟,我们在当前的职业中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,尽管我们对于现状不是很满意,但这仍然是我们的舒适区。
从理性维度分析,如果是转型的话,新的职业目标对我们来说就是模糊的、不确定的。
从心理学来说,对于不确定模糊的事情,人们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——这也是很多人都在维持现状和做出改变之间左右摇摆的原因。
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,我们该怎么办呢?
首先,需要做些心理调适,接纳焦虑情绪。
从自我层面上:
我们应该认同职业转型是不会一帆风顺的、也没有一步到位的。
从职业转型案例统计分析中我发现,职业转型并不是成一条直线的,是曲线有波折的:有可能是进两步、退一步,甚至也有一定的可能是进一步、后退一步。
从大众层面上:
我们大多数人转型新工作的时候,都会经历一段迷茫、失落、焦虑、惶恐甚至是缺乏安全感的时期,这无关身份地位,更无关经济实力。
其次,我们要从实践中重新寻找和调整可能的职业方向。
在这一点上,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那就是,有些来访者期待往A方向做职业探索,但是落地到实操层面中,不知道如何就跑偏到方向B去了,这样一个时间段,TA会发现除了A还有B也很对自己最合适。
不知你发现没有?
有时候我们期待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,却往往鬼使神差地走到另外一条路,这种偏差和意外也是一种别样的收获。
不论怎样,如果期待职业转型成功,那就必须动起来!
可能最终的结果跟最开始的预想有所差异,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。
如果你只是想,你就会把自己一直困在“想”的围城里,因此,那怕是一小步,这也是个好的开始。
例如:
对兴趣领域进行走访及调研;
做个SWOT的优劣势分析;
尝试性地进行学习;
混些圈子积累资源;
……
以小静为例,我问她对于会计岗位了解有多少?
她想了半天,也没有说清楚。
这明显的是职业信息搜集不足啊。
你想想,连准备工作都没做,就开始前怕狼后怕虎,这个担忧是不是有些多余了呢?
我又问:“如果做了会计你的担忧点什么?”
她想了半天,说了句:“怕自己能力不够。”
我长叹一口气:“能力不够是可以学习的啊!”
小静又说“可是我怕做了以后,我会不喜欢。到头来白忙活一场…..”
在这个死循环里,我带着她重新做梳理:
我们要明白,现在只是在探索,不代表马上离职转型,所以先不要想得太远。
比如,你可以尝试学习会计相关的知识想学习,如果你能够学的进去,转型之路就可以进一步前行;反之,就要重新考虑了。
除此之外,你还可以——
小规模地尝试新的活动及专业内容的学习;
在目标领域中搭建人际关系,建立自己目标方向和参考榜样。
不断寻找内在的动机,提升自己的积极主动性......
小静回顾自己大学那会儿专业课成绩还不错,对于会计知识并不排斥。
她可完全向从事会计的同学进行打听,先具体了解下行业信息,然后再分析可能性。
04
最后,我想分享的一点就是——
从心理层面来说,当一个人想进行职业转型的时候,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当事人对现在的自己不够满意,渴望做出一些改变。
但是我们也要清楚,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,是要有个过程的。
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这样的一个过程有点失恋修复过程。
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:想要忘记一段失恋,你需要开启一段新的恋情。
谈恋爱,首先是需要谈的,不是突然间就相爱了在一起了。
职业转型也是如此:
你需要从现有的状态中分出一部分精力,投入到新的职业方向做探索——这有点像是新旧交替的过程,缓慢而又循序渐进,需要逐步进行。
在这个“自我更新“的过程中,你就会慢慢体会,这份职业究竟是否适合,以及自己是真的否喜欢了。
还是那句话,如果你心有旁骛,那请越快接近你理想中的职业,让心目中的“理想”见下光:如果“见光死”了,你也就能安下心来,踏踏实实把眼前工作做好,倒也不是一件坏事。
就像疫情期间的我一样,在经过了多番尝试之后,我终于亲手打碎了自己“烘焙”的梦想......
我最终决定,还是老老实实做咨询写文章吧,虽然写文章对我而言也很痛苦,但比起烘焙,我还是更倾向于写文章。
瞧啊,这就是“没有对比,就没有伤害”啊!
请允许我再补充最后一点(咳咳,这回真的是最后了)~
记住,不论是本职工作也好还是转型也罢,想要做出一番成绩,一定不是因为你的计划多么的周全和谨慎,而是在探索中努力的持续积累能力,而这个能力须由量变到积累到质变,最终才能获得想要的成功。
与您共勉!
-关于作者-
王胜男,职业规划师、性格行为分析顾问、认知行为治疗师,“璃语职美人”长期合作职业咨询师(累积咨询时长1000+小时)、微信公众号“璃语职美人”原创团队作者。微信公众号“璃语职美人”(crystal_words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