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硬核看板”(ID:wangyih5),作者:看板娘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联合浪潮工作室打造了知识短视频栏目《硬核看板》,首期视频带你了解美股熔断全过程。以下为文字稿:
2020年真是非常神奇的一年,这才刚刚开局,大多数年轻人从未经历过的世界级的大事,就这么接二连三的发生了。
北京时间3月9日21点34分,美股开盘即暴跌7%,创造了2008年12月以来 最大单日跌幅。
3万亿美元瞬间灰飞烟灭。
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
3万亿美元,相当于美国加州一整年的GDP。
换个形象点的比喻,支付宝集五福每年瓜分5亿人民币,3万亿美元足够支付宝玩四万多年。
由于单日跌的太惨,直接触发了熔断机制,美股市场暂停交易15分钟。
熔断啥意思?
这个词儿其实还是挺形象的,过去的保险丝是用细金属丝做的,为避免短路把房子点了,当电流过强的时候,保险丝就会“熔断”。
简单理解就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。
而股票市场所谓的熔断机制,就是指股市整体都崩得太狠了。
大家都在抛售股票,已达到了一个不得不暂停交易,让大家冷静冷静的地步。
而这次,是美股过去23年内的第一次熔断。
那么,这23年一遇的美股熔断,到底惨烈到什么程度?熔断这个机制从何而来?这次熔断又是什么原因呢?
硬核看板的第一期视频,我想带大家了解一下,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股票市场。
有人要问了,为什么我要了解股市啊?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但实际上,股市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几乎所有新趋势在形成之初,都会先在股票市场留下足迹。
说回正题,这次美股熔断,3月9日暴跌的7%还只是单日的跌幅,相比起2月19日,美股的跌幅已达到近20%。
11年前开始的牛市,让不少人赚了个盆满钵满,但熊市,虽迟但到啊。
据说,现在华尔街上遍地都是没人要的手机,因为它们的主人全在天台排队。
打个比方,如果一个普通人将辛苦攒下的100万投进股市,那么3月9号这天,按照总体的跌幅来算,其中的7万已经随风飘散了。更别提跌的特别狠的股票了。
一夜之间财富缩水,如果换作是你,请问你难受吗?
这一切不是突然发生的。
噩梦的到来早有预兆。
2020年2月的前两周,道琼斯指数开门红,分别有3%和1.02%的涨幅。
遇到专有名词,我们肯定是要来先解释一下。其实很简单。
道琼斯指数,简称道指,通常指的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(DJIA),是美国最大、最知名的三十家上市公司的每股股价总和。
像苹果、微软、高盛等知名公司都在这三十家之内。
道指虽然只涉及30家公司的股价情况,但常常被看作是反应美国股市行情变化最敏感的指数,对投资者们观察市场动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刚才说到2月的道指开门红,然而好景不长,第三周开始,道指就迎来了多米诺骨牌一般的扑倒式前进。
2月末的最后一周,更是暴跌12%,创下自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单周表现。
3月开始,道指先出现了短暂的回春,涨了1.79%;然而,后续的下跌势头更猛,第二周一开始就跌了7.79%。
与此同时,除30个最知名的企业股价波动很大,记录美国500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标普500指数,也有类似的趋势。
与道琼斯指数相比,标普500指数包含的公司更多,能够反映更广泛的市场变化。
截止3月9日,标普指数已下跌12%,为九年来最大跌幅。
这次暴跌抹杀了大约3万亿美元的财富。
熔断,23年来只发生过两次。
爆发于2016年1月5日的A股熔断,实际交易时间是2小时19分钟,一共熔掉4.24万亿人民币,每秒蒸发5.08亿人民币。
原来以为只有A股有熔断,为什么美股也有呢?
这一切都要从1987年的“黑色星期一”说起。
1987年10月16日星期五,美国股市暴跌5%。
导致在接下来开盘的星期一,全球股市在恐慌性抛售下,迎来了当时 史上单日最大跌幅。
在美国,道指当日下跌508点,跌幅超过20%。
当月,全球二十三个主要市场中,有八个下降了20%至29%, 三个下降了30%至39%,三个下降了40%以上。
其中港股在黑色星期一当天,反映港股股价水平的恒生指数更是下跌超过400点,引发了历史性的四天停市。
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股灾,纽约证券交易所在“黑色星期一”发生的三个月后,也就是1988年2月,推出了熔断机制,并从1988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。
熔断机制的触发条件也经历过几次调整。
1997年1月,当时负责研究市场机制的布莱迪委员会(Brady Commission)根据研究,扩大了熔断机制的幅度:
当道指下降350点,市场交易暂停半小时;
恢复交易后,如果道指再次下跌200点,市场交易将再次暂停一小时。
如果第二次熔断发生在交易时段的最后一个小时内,则当天可以提前关闭交易市场。
万万没想到,新规则刚刚设定不久,就迎来了一次巨大考验。
1997年10月27日,东亚金融危机三个月后,美国股市遭遇了史上第一次熔断。
当天,道指下跌了554点,再次创造了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。
历史上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,纽交所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点前就关闭了交易大厅。
然而,这种熔断机制的触发标准,随即受到人们的质疑。
许多人认为,随着股市的发展,市场行情报价已经上涨了很多,道指下跌的点数,并不能够全面反应市场波动。
于是,从1998年4月起,熔断机制的触发规则改为道指下跌的百分比,以季度值作为对比标准。
同时,熔断机制也由之前的两级增加到三级,并且对发生的时间也要求得更加细致。
直到2013年2月,熔断规则再次修改,新增了三级标普指数为衡量标准。
第一级熔断,是标普指数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7%,第二级是下跌13%。
如果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:30-下午3:25之间,市场暂停交易15分钟。
如果发生在下午3点25分以后,就不暂停。
第三级熔断是下跌20%,那么当天点股票交易就会全部终止。
这种规则,在外人看来,可能已经细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。
这次的美股熔断,就是依据2013年新设定的规则而触发的,相当于给这个新标准剪了个彩。
那这次美股因为什么而熔断呢?
股市波动往往是因为经济社会中的异常现象。
这次危机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原油价格的大跌。
这就要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一场不欢而散的谈判说起。
2020年3月6号,沙特阿拉伯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,也就是欧佩克成员国的主要成员,提议减产。
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,导致全球的原油需求下降。沙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原油开采过剩带来的损失。
然而俄罗斯却拒绝减产。
早在2018年,彭博社就报道过,俄罗斯和沙特 在关于如何分配减产的问题上有分歧。
这次的谈判更是惹怒了战斗民族。
俄罗斯寻思着,论产油,我本来就PK不过沙特,如果再减产,我的市场占有率都要降没了,凭啥啊?
沙特一看,行啊,既然你不答应,那就给你点颜色瞧瞧。
沙特随后在3月7日发起油价战争,大幅调低原油定价,并进一步提升原油产量,企图以此来打垮俄罗斯。
以前,沙特阿拉伯每天的石油产量大约是970万桶。
但能源机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沙特阿拉伯可以每天再增加200万桶的产量,而其他欧佩克成员国科威特,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则可以每天增加100万桶。
显然,沙特的目标是只是俄罗斯,但是油价下降带来的震动却是全球性的。
拿美国来说,如果沙特阿拉伯与俄罗斯之间的价格战持续数周以上,那么担负美国石油产量15%以上的许多小型石油公司都将面临破产。
大型石油公司也将面临严峻挑战。
油价带来的震动,在股市表现的更加明显。
3月9日,在美国,标普指数中表现最差的10支股票全部是石油生产商,所有股票均下跌超过30%。
其中,马拉松石油(Marathon Oil)和阿帕奇公司(Apache Corporation)的股价下跌超过40%。
在其他几个国家,沙特阿拉伯的国家石油公司 沙特阿美的股价(Saudi Aramco)下跌了10%,这是该国证券交易所允许的最大跌幅;
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下跌约17%;
英国BP和法国道达尔的股票也均有下跌。
显然,股市震荡的直接原因是油价的暴跌。
除了石油之外,新冠病毒的全球性爆发本身也为这次熔断添了一把猛火。
工厂、机场、商店、学校的歇业甚至整个城市的关闭,让全球经济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疫情发生后,各国的隔离防控措施,限制了劳动力、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流通,这大大影响了全球贸易的正常运转。
总之,在疫情的影响下,全球经济正在萎缩。
不确定性滋生恐惧,恐惧滋生恐慌。
新冠蔓延后的一系列措施,都快速拉升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。市场恐慌式的抛售在不断进行。美联储的紧急政策也没能阻止股价的一跌再跌。
除了石油和疫情这两个重要的因素,泡沫经济等一直以来就存在的问题,也是此次熔断的幕后推手。
长期的技术进步和过度的货币财政政策,引发了产能过剩;
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,使得全球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;
国家间收入失衡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。
这一系列的原因,共同造成了目前全球需求低迷的情况。
全球需求不足,经济稳步的增长就缺少动力,而股市也相应的暗藏危机。
各种因素的叠加之下,美股再次迎来了“黑色星期一”,投资者们也见证了第二次熔断的历史。
美股熔断之后,股市可能进入熊市。熊市并不常见,但往往是经济困难时期的预告。
枪响之后,没有赢家。
全球合作,共度难关,维持能源市场的稳定,是必经之路。
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演变成了全球股市大震荡。
这次的熔断加深了我们对病毒杀伤力的认识。
在病毒面前,人类依旧渺小。
网易新闻·沸点工作室出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