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经记者:边万莉 廖丹 易望奇
“兜里的银行卡越来越少,手机银行的APP慢慢的变多,打开次数不多但没有又不方便。”
“银行APP设计太复杂了,一点也不人性化,需要的功能找不到入口,界面一点都不显眼。”
“体验不好,登录先看广告,理财产品霸屏,红点消息骚扰!”
随着银行业务电子替换率慢慢的升高,手机银行APP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应用。尤其是2020年开年,新冠肺炎疫情让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面临一场突击检查:“无接触”、“云办公”、“7*24小时线上服务”。
然而,现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。银行APP本应该是“指尖上的便捷”,如今却有向负担转变的趋势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发现,不少银行上线的APP在10款以上,部分银行的APP被用户大量吐槽。
银行为何开发那么多APP?哪些银行是APP开发之王?哪些进入下载“亿级大户”?哪些APP口碑更好?各行“单品之王”PK战况如何?带着这些疑问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对6家全国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发APP的情况做了详细调查。
核心APP下载量PK市值、存款量 兴业银行排名反差大
对比各家银行核心APP(即下载量最高的APP),下载量大户同时也是“吸金王”。对样本中15家A股上市银行的单品之王下载量、A股市值、存款总额进行排名后发现,各家银行三种维度下排名相差无几。尤其是,中国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表现亮眼,稳居前四名。
不过,兴业银行却是个例外。虽然兴业银行的A股市值、存款总额分别排第8名、第9名,但是兴业银行的单品之王下载量排到了第12名,是15家银行中三项排名对比反差最大的。
中行、建行、平安、招行“勤奋” VS 农行、邮储、恒丰“佛系”
要说银行有多热衷于开发手机应用软件,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,那就是:APP数量之大,一个手机页面装不下!
在18家银行开发的170款APP中,单家银行开发量最大的为36款,按照苹果手机一页容纳24款APP来算,要下载完中行的所有APP,需要占用1.5个手机页面。按照安卓手机一页容纳30款APP来计算,一个页面也完全不够用。
也许你会说,一家银行“一枝独秀”,再高的数量也怕平均啊。然而,即使平均一下,一个手机文件夹页面也装不下!
18家银行开发了170款APP,每家银行平均拥有超过9款。9款APP什么概念?以手机整理页面用到的文件夹来算,一个文件夹一页最多显示9款APP。9款以上的银行APP数量,也代表着,至少还有一款APP要躺在文件夹的第二页。
看了平均,再看个例,以9款为分界线发现,有4家银行是APP开发的“排头兵”(即开发10款及10款以上),占了银行总数的22.22%,分别是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平安银行、招商银行。
而恒丰银行、农业银行、邮储银行对此则显得“热情不足”,拥有APP数量最少,均为3款。
纵观这18家银行,中国银行可谓是“一骑绝尘”,独占36款,占全部APP数量21%,堪称APP开发界的“劳模”。
建设银行紧追其后,以22款APP稳居第二,占比13%;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并列第三,各占比8%。
而APP开发数量“吊车尾”的5家银行,即交通银行、浦发银行、恒丰银行、农业银行、邮储银行,开发量合计占全部APP数量的10%。
什么叫“合起伙来都比不过”?这就是了。即使这5家银行“抱团”,中国银行、建设银行也能轻松将其“秒杀”。
开发之王——“劳模”中行是如何炼成的?
36款APP,开发量稳居第一,远超第二名14款,中国银行算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“以一己之力拉高平均值”,“劳模”称号当之无愧。
开发得多,口碑是否也更好?
从评分来看,中国银行36款APP平均评分3.13,略低于18家银行所有APP的平均评分3.18。(注:评分源自各大安卓应用市场,包括华为、小米、vivo、OPPO魅族、应用宝、百度、360、豌豆荚等,通过安卓应用市场平均评分计算得出综合平均评分,“银行APP平均评分”为该银行开发的有评分数据的APP综合平均评分的算术平均值。)
具体来看,其中16款评分超过平均评分,也就是说,中国银行近一半的APP跨过了均分水平,还有略超一半的APP需要再“努力一下”。
虽说中行整体来看均分水平以下的APP占比更大,但毕竟总量遥遥领先,其高分APP绝对量并不少。
4分及4分以上的APP多达10款,占比28%;评分在2~3分(含2分)的APP最少,为14%。
从下载量来看,中国银行APP平均下载量虽然也低于整体水平(18家银行170款APP平均下载量12499.23万次),但也是“千万级玩家”,平均下载量6187.04万。其中,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累计21.28亿次下载,缤纷生活信用卡为7877.78万次。
从分布区间来看,中国银行APP在应用市场的“分化”可见一斑。36款APP中有8款下载量在百万以上,占比23%。另外,17款集中分布在1万~5万的下载区间,占比47%,再结合8%的APP下载量不足1万,中行超半数APP下载量不足5万。
而介于不足5万和超过100万之间,即下载量区间在5万到100万的APP占比略超2成。
下载量两级分化:21%超千万、41%不足十万
一面是21%的APP下载量超千万,一面是41%的APP下载量不足10万。从数据来看,银行APP在下载量上“走极端”,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,其中,10万以下的最甚,占比超4成。
71款APP下载量不足十万,“花落谁家”?
一家全国性银行APP下载量要达到多少才算是“看得过去”?百万?千万?过亿?这也许要看银行的客户规模了,同时跟这款APP服务的对象有关,定位B端的下载量肯定会少很多。
但无论如何,一家全国性银行面向个人用户的APP若是下载量不足十万,那可真的是“没眼看”了。
若不考虑APP受众属性,单从数量来说,“劳模”中国银行拥有下载量不足十万的APP最多;其次是建设银行,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并列第三。
一般而言,银行下载量不足十万的APP数量,与该银行开发的APP总数有一定关系,但也有例外,比如,渤海银行、民生银行、浙商银行,他们的APP在不足十万的榜单中排名第四、第五、第六,而其开发的APP总量则排名第五、第四和第七。(排名存在并列)
剔除APP总量对各家银行下载量不足十万的APP数量的影响,我们换个角度来看。在至少有一款APP下载量不足十万的15家银行中,5家银行开发的APP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下载量不足十万,分别是中国银行、渤海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平安银行、浙商银行,对应的占比分别为67%、63%、54%、54%、50%。
低下载APP,近半数为金融理财类
再从类型分布来看,这71款APP中近一半是金融理财类,这与银行本来就集中开发此类APP不无关系。真正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,生活购物类APP占比超两成,是下载量不足十万APP的第二大类型。在“场景为王”的后互联网时代,银行也走向了以场景对接金融服务的道路。虽然目前来看效果还有待加强,但未来场景营销极可能迎来一场激烈的厮杀。
“亿级俱乐部”都有谁?“宇宙行”独占3款
在细数了APP下载量低于十万的“困难户”后,我们再来看看“亿级俱乐部”是什么情况。
从“亿级俱乐部”的APP成员来看,他们不仅在下载量上取胜了,在评分上也表现不错。21款亿级下载量的APP评分集中在3~4分,均值3.23分,高于整体均值(3.18分)。
从亿级APP银行分布来看,“宇宙行”工商银行拥有亿级下载量的APP最多,为3款,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、工银融E联、工银e生活。
从亿级APP类型分布来看,绝大多数都是各行的手机银行APP或者信用卡APP。
值得一提的是,浙商银行、华夏银行、平安银行、恒丰银行、渤海银行这五家银行并没有下载量在亿级的APP。
中信银行摘得“评分王”,六大行中仅交通银行高于平均线
170款APP,18家银行,谁是评分王?
整体来看,各家银行平均评分相差无几。以3.18分的平均值为分界线发现,平均线上下的银行各占一半。
从各行平均评分排名来看,中信银行、浦发银行、交通银行位居前三,平均评分均在3.5以上;工商银行、渤海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兴业银行垫底,平均评分均在3分以下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六大行中五家不在平均评分水平之上,仅交通银行跨过了平均线,而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平均评分更是低于3分,处于“吊车尾”的位置。
招商银行、交通银行的“单品之王”口碑最佳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从18家银行中各挑选出一个下载量最高的APP,作为该行的“单品之王”,加以比较。
对比下载量发现,三分之一的银行“单品之王”下载量都是在十亿级以上,包括除交通银行外的国有六大行以及“零售之王”招商银行,交通银行排名第七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从评分的角度分析,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、交通银行信用卡APP“买单吧”以3.9分位居榜首。18家银行“单品之王”的平均评分为3.06,低于170款APP的平均评分3.18。以3.06为平均线,18款“单品之王”中有10款在平均线之上。
两成银行APP评分不低于4分,中国银行最多
值得关注的是,评分不低于4分的APP有35款,占APP总量的的21.88%。从银行层面来看,“APP数量之王”中国银行拥有评分不低于4分的APP最多。
此外,农业银行、交通银行、邮储银行、兴业银行、恒丰银行、渤海银行这六家开发的APP评分均低于4分,其中,恒丰银行、渤海银行在“4分及以上APP”和“亿级下载量APP”中均“落选”。
评分满分的APP,都是什么来路?
都说众口难调,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基数又那么大,想要客户都满意可真的是难上加难。然而,即使这样,在170款APP中有3款APP的评分达到满分5分。不过,这3款APP的下载量并不高,均是刚过1万。
具体来看这三款满分APP:
E融汇企业版,通过这款APP,企业客户可在线享受外汇、结售汇、贵金属、期权4类对公资金业务的挂单服务、交易服务,并可在线刷新查询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等,同时提供交易证实的交互响应式处理。
广发E码付,是广发银行推出的专门针对商家日常经营的一款便捷聚合收款程序。
行E通,是一个互联网综合金融交易平台,有丰富的综合金融产品。
专访明朝万达董事长王志海:
银行海量APP的“难言之隐”与“良苦用心”
一家银行拥有的APP数量竟然能多达36款,手机一个页面都装不下!然而,银行热衷于开发APP并非是个例,全国性银行平均拥有的APP数量不低于9款。对于用户来讲,APP数量越少越好,更偏好整合型的APP,这样体验可能会更好一些。
值得思考的是,银行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,那为何需要执着于开发各种各样的APP呢?背后到底有什么“难言之隐”呢?就此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专访了明朝万达董事长王志海。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安全技术企业的代表厂商,明朝万达承接了包括民生银行,交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数据防泄漏工作和移动安全接入服务。
王志海认为,究其原因,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:
一是因为银行业务结构的复杂性,面对不同的群体需要开发不同的APP;
二是从银行开发更新APP的效率这一出发点考虑。
“银行的业务结构来说就特别复杂。一方面,不同的APP都是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在主导,并且有的部门还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独立的。”王志海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以信用卡部门举例道,国外很多地方信用卡业务都是成立单独的公司运营,国内银行虽然没有把信用卡这块业务成立单独的公司运营,但是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还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独立的部门。
另一方面,银行业务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拥有相当多的通道业务。王志海表示,现在的银行越来越成为像淘宝和微信这样的一个开放性平台。如,银行不仅仅有信用卡部门,还有理财部门,还有线上商城部门,对公业务部门等等,不同的业务,面对的用户群体是不一样的,当然用户习惯更加不一样,所以银行需要开发不同的APP。
从效率的角度考虑,王志海指出: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其实我们也特别烦一个APP集中很多功能,这样大集合的APP其实对用户是不友好的,因为你不知道他怎么用。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APP也都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专门化的,比如社交用微信,看短视频用抖音,工作用钉钉等等。”
但是,站在银行开发APP的角度思考呢?他表示,如果一家大银行把所有业务都放到一个APP,升级迭代APP就会变得很麻烦。每升级一次就要把银行的所有部门都协调一遍。但凡升级一个功能,就需要把所有的功能都测试一遍,如此一来效率就太低了。
最后,王志海还建议,普通用户在日常使用银行的APP时,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和资金安全。具体来说:
第一要在官方渠道下载APP,不下载、使用来源不明的APP;
第二是不要轻易泄露验证码,不小心把验证码告诉不法分子就可能会引起自己在银行的资金损失;
第三是设置密码时尽量复杂,不要使用诸如生日数字等简单的密码,不要把不同银行APP的密码设置成同一个,最好不同的银行设置不同的密码。
记者手记 | 银行APP不应成为“由便利而生的负担”
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,各大银行大多数都拥有着数量可观的APP,最多的一家银行竟然开发了36款APP。对于一般只能用到手机银行或信用卡APP的普通用户来讲,在惊叹其数量之多的同时,也实在难以想象银行是怎么做到的,其他APP都用在哪几个方面?
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为一探究竟,记者对相对具备可比性的18家全国性银行开发APP的情况做了详细统计与分析。我们以七麦数据的统计作为基础,重点统计了18家银行APP在华为、小米、vivo、oppo、魅族、应用宝、百度、360、豌豆荚等安卓应用市场的累计总下总量和平均评分。
当然,银行APP数量实在不少,在发出“没有几张银行卡,手机银行APP倒是不少”类似的吐槽时,我们也要看到,银行诸多的APP其实是针对不同的群体而开发的,其中就包括对企业开发的各种APP。
实际上,我们每个人也不可能会用到一家银行所有的APP,两三款差不多就满足需求了。
与此同时,我们也在探究为何银行要开发众多的APP,而不是选择一款聚合型的APP?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也请教了业内专家,原来,一个APP的升级迭代只涉到银行中的一个部门时,效率会比一个汇集所有业务功能的APP快得多。
但不得不提到的是,银行同类功能开发多款APP的现象,并非个案。
从现实情况去看,银行赢得用户口碑任重道远。无论是APP的功能整合,还是使用的流畅性、操作的便捷性、页面设计的美观性,银行仍然需要下狠功夫。不能变成一场由“便利”而生的“负担”。
记者:边万莉 廖丹 易望奇
编辑:廖丹
视觉:李世强
排版:廖丹 王小璟
每日经济新闻